橋梁連接狀態(tài)如何?
《人民日報》近日發(fā)表了一篇由詹姆斯署名的文章《籃球是連接彼此的橋梁》,這一消息如同一股風暴,席卷了整個輿論場。文章的影響力迅速擴散,超越了太平洋,引發(fā)了各種不同的解讀和討論。
據(jù)ESPN和The Athletic的報道,文章的內(nèi)容被證實是真實的,但并非由詹姆斯本人直接投稿給《人民日報》。事實上,這種署名文章的報道模式與之前的一些做法相似,文章末尾明確標明作者為美職籃洛杉磯湖人隊隊員,且是由本報記者王亮采訪整理。
那么,這個署名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上次詹姆斯在傳統(tǒng)媒體上發(fā)表署名文章還要追溯到2014年,當時他決定從熱火隊重回克利夫蘭,在《體育畫報》上發(fā)表了長文《我要回家了》。這篇文章以第一人稱撰寫,但實際執(zhí)筆人是《體育畫報》的李·詹金斯。如今,詹金斯已在快船隊擔任籃球事務副總裁的職務。
相較之下,《籃球是連接彼此的橋梁》雖然內(nèi)容積極正面,卻存在三個引人注目的疑問。
首先,關于報紙上的署名文章是否一定是作者投稿的問題?!度嗣袢請蟆返氖鹈恼虏⒉缓币姡苏材匪沟倪@篇文章外,還有許多其他領域的專家提供的評論。這些評論往往由記者采訪并整理發(fā)表,其中一些互動式文章,如讀者來信,也可以被視為評論的一種形式。從這個角度看,《籃球是連接彼此的橋梁》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讀者來信,針對體育、人生和政治的話題,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觀點,完全符合政治正確的標準。
然而,加上詹姆斯的署名后,情況就變得不同了。
《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大致分為幾類:重點評論的筆名署名、政府領導的署名以及科技、體育、文化等領域經(jīng)過記者采訪整理的署名文章。后者通常會注明“記者整理采訪”,因為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接受采訪后由記者以受采訪者的語氣撰稿。這種情況下,第一人稱的行文方式主要是為了方便被采訪者表達觀點,有時也會因時間、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而采用。因此,詹姆斯的署名意味著他以個人名義為這篇文章背書,這也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是否得到了詹姆斯本人的同意?
關于這個問題,《人民日報》是否得到了詹姆斯本人、他的團隊或者負責中國行活動的團隊的認可?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其次,關于“廣告論”的真實性。有人認為詹姆斯的署名文章是廣告行為的一部分。對此,《人民日報》可以發(fā)布廣告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比如過去曾有企業(yè)通過在《人民日報》投放廣告來推廣產(chǎn)品。但廣告與署名文章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廣告通常會明確標出“廣告”字樣以區(qū)分內(nèi)容性質(zhì)。至于詹姆斯的文章是否屬于軟文廣告、是否有贊助商的推動以及《人民日報》是否允許發(fā)軟文等問題則眾說紛紜。
最后是關于詹姆斯署名事件的走向問題。由于外國人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署名文章本身就具有政治敏感性因此這一事件自然與政治掛上了鉤。很多人將之與“乒乓外交”相提并論但詹姆斯團隊否認了給《人民日報》投稿的事實這表明事情并不簡單。
在各種報道中詹姆斯團隊對文章內(nèi)容的真實性表示認可因為整篇文章沒有帶任何政治傾向可能只是因為群訪的內(nèi)容有刪減屬于報道的正常處理。然而這一事件的發(fā)生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無疑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和解讀空間。
在這個擰巴的環(huán)境下各種擰巴的事兒層出不窮但無論如何中美之間是否真的需要一座橋梁來連接呢?這也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對話和交流來化解誤解和分歧讓體育成為真正的“橋梁”。
想要與作者團隊一起談笑風生嗎?歡迎加入我們的讀者交流群!請?zhí)砑游⑿牛篽cctgd163一起交流心得體會共同成長!